2025年3月2日,成大生物(688739.SH)公告称,辽宁省国资委正式退出,公司变更为“无实际控制人”状态。这场变动始于其控制股权的人辽宁成大的董事会改组,韶关高腾通过提名4名非独立董事(超半数席位),拿下辽宁成大控制权,进而间接持有成大生物54.67%股权。 根据公告,韶关高腾随即发起全面要约收购,以25.51元/股的价格收购成大生物44.18%的流通股(约1.84亿股),总资金上限达46.93亿元,并已存入9.39亿元保证金。 收购期限为3月5日至4月3日,意味着30天之内要完成收购,且18个月内不转让股份。若收购后流通股比例低于10%,公司可能面临退市风险,但韶关高腾承诺将采取一定的措施维持上市地位。 成大生物的诞生,源于2002年6月在沈阳的一次重要合作。当时,辽宁成大与辽宁省生物医学工程研究院携手,共同组建了这家高新技术企业。2021年10月,成大生物以110元/股的高价登陆科创板,募资45.82亿元,市值一度突破400亿元。毫不夸张的说,上市即巅峰。 成大生物风光无两的背后,是旗下人用狂犬病疫苗的营收成就。成大生物的人用狂犬病疫苗自2005年上市,从2008年起就连续16年位居国内榜首,2019年更是以3190万支的销量占据全球15.5%的份额,成为全世界第一。 在2020~2023年期间,成大生物来自人用狂犬病疫苗的收入分别是19.24亿元、20.87亿元、17.65亿元、16.43亿元,占总营收比例分别高达96.42%、99.94%、97.25%、93.86%。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成大生物的营收都主要是依靠这款疫苗。 然而,随着慢慢的变多的国内疫苗生产企业入局,人用狂犬病疫苗市场格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截至2025年1月,中国已有23种人用狂犬病疫苗上市,另有19种处于临床开发阶段。众多竞争对手的涌入,致使成大生物的市场占有率不断被蚕食,从高峰期的超70%降至2024年的不足40%。 并且随着竞争的加剧,狂犬疫苗企业纷纷打起“价格战”。华兰疫苗旗下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注射剂价格大大下降,成大生物的相关这类的产品价格也随之走低,从招股书中的184.36元/人份、198.33元/人份、215.6元/人份,降至如今一些疫苗预约小程序上显示的70元至130元之间。 在价格和市场占有率的双重挤压下,成大生物人用狂犬病疫苗产品的毛利率从2021年的89.85%降至2023年的83.15%。 由于核心产品面临集采压力与市场之间的竞争,狂犬疫苗市场占有率被康华生物等对手蚕食,成大生物业绩开始下跌。 从2022年至2024年,公司的营收和净利润均出现了连续下滑的态势。2022年,公司实现盈利收入18.15亿元,同比下滑13.08%;归母纯利润是7.14亿元,同比下滑20%。2023年,营收进一步降至17.5亿元,同比下滑3.58%;归母纯利润是4.66亿元,同比下滑34.75%。 到了2024年,情况依旧没有显著改善,全年实现盈利收入16.76亿元,同比下滑4.22%;归母纯利润是3.34亿元,同比下滑28.4%。 此次辽宁成大变更成大生物股权,部分的人表示,可能也有源自成大生物自身业绩不佳与市场之间的竞争加剧的双重压力。 为了走出困境,成大生物从研发布局、产品结构优化和战略调整等方面展开自救。 据了解,成大生物正在加速推进多元化疫苗管线项在研项目,涵盖狂犬病疫苗、流感疫苗、肺炎疫苗、HPV疫苗等多个领域。 其中,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人二倍体细胞)和四价流感疫苗的上市许可申请已获国家药监局受理。此外,公司还与中科紫东太初合作,借助AI技术构建全链条疫苗研发平台,以提升研发效率和生产智能化水平。 值得关注的是,其四价流感疫苗和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人二倍体细胞)有望在未来1-2年内上市,成为新的营收增长点。此外,13价肺炎疫苗和15价HPV疫苗等重磅品种处于临床阶段,未来3-5年有望陆续上市。 2024年上半年,该疫苗获得25批次批签发,批签发数量为150万支,收入8011.15万元。虽然目前其收入占公司总营收的比例相对人用狂犬病疫苗来说较小,但增长趋势明显。 也有分析称,成大生物现有的乙脑灭活疫苗可能难以显著的拉动业绩,但是未来随着多联多价疫苗和重组疫苗的上市,产品组合日益丰富,公司的整体盈利能力有望提升。 另一方面,成大生物依然是目前国内海外出口额最高的疫苗企业之一,公司表示,将继续巩固其在海外市场的领头羊,并通过国际标准的研发和生产体系拓展更多新兴市场。 此次成大生物的新东家韶关高腾系广东民营投资股份有限公司(粤民投)全资子公司,后者由广东省政府牵头成立,聚焦新能源、生命科学等战略领域。 2019年,粤民投通过韶关高腾增持辽宁成大,2020年以12.46%的持股成为第一大股东。蛰伏五年,粤民投曾两度承诺“不谋求控制权”,直至2025年承诺到期后启动董事会改组,最终控股辽宁成大。 粤民投看中成大生物在疫苗领域的稀缺性,计划通过资本注入、管理优化及资源整合,助其突破瓶颈。 例如,在成大生物现有的在研产品上,如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人二倍体细胞)、四价/三价流感疫苗、15价HPV疫苗、13价和20价肺炎疫苗、重组带状疱疹疫苗、B群疫苗、多价手足口疫苗、狂犬病单抗等,粤民投能够最终靠资源整合、技术合作等方式,加快研发进程,推动产品早日上市。 在市场拓展方面,粤民投广泛的商业网络和市场渠道,也可能帮助成大生物进一步打开国内外市场,提升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成大生物在过去的发展中,已形成了一套自己的运营模式和管理体系,粤民投系的韶关高腾入主,在大多数情况下要对部分管理流程和决策机制做调整,这一过程可能会面临一些挑战。 截至2025年3月3日收盘,成大生物股价报收于28.04元,较昨日下跌0.34元,跌幅1.20%。此前,2月13日易主消息落定后,成大生物复牌当日股价下跌4.53%。股价下跌的背后,也反映了市场对其未来发展以及当前面临的经营压力等的担忧。 资本“输血”能否激活疫苗龙头?成大生物的“易主”是国资混改的典型案例,亦是民营资本逆势布局生物医药的缩影。 面对业绩寒冬,粤民投的入主或为成大生物注入新动能,但能否扭转颓势,仍需看后续资源整合与战略落地的实效。对于投资者而言,25.51元/股的要约价是不是具备吸引力?或许时间会给出答案。 随着百济神州(688235)于11月13日披露2024年三季报,A股上市药企三季报已出齐。 进入2024年第三季度后,不少大药企研发新一代药物与疗法的步伐加快,希望在未来几年内看见成效。 进医保、出海、GLP-1……上半年5家A股药企营收增速超100%,最高增幅达103398%。 10月10日,圣诺生物(688117)、东阿阿胶、国药现代等5只医药股对外披露了公司前三季度业绩预告,5只个股前三季度净利全部实现预增。 10月18日,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解决拖欠企业账款问题的意见》,通过健全法律和法规体系和司法机制,对推进解决拖欠企业账款问题作出系统部署。 8月26日,优时比宣布:将出售在中国的成熟产品业务,涉及左乙拉西坦、拉考沙胺、罗替高汀贴片三款神经系统用药和盐酸西替利嗪片、盐酸左西替利嗪片两款过敏领域药物。 上一个冬天,阿斯利康宣布以12亿美元收购亘喜生物,打响了跨国药企并购中国创新药企的第一枪。 1月10日获悉,康诺亚宣布,康诺亚生物医药科技(成都)有限公司就靶向CD38人源化单克隆抗体CM313与Timberlyne Therapeutics达成独家授权许可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