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方舟口述史中的“糖丸爷爷”_bob娱乐_bob电竞官方_鲍勃体育app下载网址
新闻中心

顾方舟口述史中的“糖丸爷爷”

来源:bob娱乐    发布时间:2025-05-11 02:40:20

  “糖丸研制是上世纪六十年代的事情,我父亲去世也有五年了,没想到还有这么多人记得他。”

  12月7日下午,在国家图书馆举办的“一生一事人民科学家顾方舟口述历史分享交流活动”现场,顾方舟院士的女儿顾晓曼几次哽咽。

  甬籍著名病毒学家、“人民科学家”国家荣誉获得者顾方舟,一个少小离家成长为“人民科学家”的宁波人,一位“一生一事”让小儿麻痹症成为历史的“糖丸爷爷”,在五年前与世长辞。

  今年11月21日,在逝世五周年之际,顾老落叶归根,落葬甬籍院士陵,也让“科学家精神”在家乡永驻。

  2018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一生一事:顾方舟口述史》,成了许多人了解顾老生平故事的窗口。四年前,记者曾北上,专访口述史作者。借这次交流活动开展之际,记者再次出发,看到了口述史中另一个“糖丸爷爷”。

  一段段口述历史片段,一张张珍贵的史实照片,再辅以口述史工作参与者范瑞婷的讲述,顾老和同事投身“糖丸”研制的故事展现在观众眼前。

  “一生一事人民科学家顾方舟口述历史分享交流活动”基于国家图书馆中国记忆项目中心用两年时间建设完成的顾方舟口述史专题资源展开。

  范瑞婷,作为国家图书馆中国记忆项目中心的一员,负责顾老口述史的整理工作。

  从2013年开始,她和同事一起对顾老进行了13次口述史访问,累计时长15小时,整理出约15万字的口述史文稿。

  “顾老非常低调,他并不想宣传自己,是我们一再解释,这不只是记录他个人,更是记录历史,他才同意。”范瑞婷回忆,当时顾老已年近九十,为完成口述史付出了不少精力。

  顾老的女儿顾晓曼也在现场分享:“我的父亲出生在宁波,他不仅有一颗宁波胃,也有着宁波人的务实和低调。”

  团队还访问了顾方舟先生的夫人李以莞女士,并远赴昆明,寻找那些与顾老并肩作战的老同事。

  “顾老的妻子和同事身上都有着和顾老一样的科学家精神,我们后来才知道,那些标了时间的珍贵照片都是他们开会讨论出来的。”范瑞婷介绍。

  “他体育好,会带着我们玩儿。”纪录片中,同事对于顾老的回忆,一改大家刻板印象中科学家的严肃,让顾老的形象变得更加立体生动。

  最终,这份沉甸甸的口述史在2018年得以问世,书籍的封面由顾老亲自敲定纯白的底色也展示着他“一生一事”的纯粹。

  从事公共卫生事业,是当时的“冷门”专业。一头扎进疫苗研制工作,在距离昆明几十公里的山沟沟从零开始,纪录片里,顾老用平淡的语调介绍着并不简单的工作经历。

  “顾老,就是奉献精神特别典型的代表。”范瑞婷为观众介绍顾老“携子以身试药”的故事,“顾老说拿别人孩子做实验,这不大仗义,其次,顾老和团队在此之前已经做了无数的实验,他们对自己有信心。”范瑞婷说。

  “我是1960年出生的,和顾方舟院士儿子的生日就差一个月,我出生时就有了这个糖丸。当年也看到过身边得过小儿麻痹症的人跛着腿的样子。今天看到这一个纪录片,看到顾老那么平淡地叙述这么不容易的经历,才真正了解什么叫科学家精神。”北京市民陈女士十分感动。

  在北京求学的“00后”宁波人孙同学表明了自己是特意为了解老乡“糖丸爷爷”前来:“对自身吃糖丸的经历很模糊,但我之前看过顾爷爷的相关报道,是他们这些科学家给了我们安心的生活。这次活动给了我走近他的机会,他的精神也鼓舞着我们这代年轻人。”

  刚从甬返京不久的顾晓曼全程参与了此次活动,“那些影像资料看着非常亲切,不单单是怀念,还让我感到一种力量,让我感觉到父亲是以这样的一种方式让我们继续把自己的学习和工作做好。”

  “我们想要通过口述史料、影音史料等记忆资源的保存与传播建设和服务,汇聚、保存中华民族共同记忆,弘扬民族精神,凝聚振兴发展力量。”国家图书馆中国记忆项目中心副主任田苗表示,未来,国家图书馆中国记忆项目中心还将继续策划开展受访人的记忆资源分享交流活动。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4076

  “糖丸研制是上世纪六十年代的事情,我父亲去世也有五年了,没想到还有这么多人记得他。”

  12月7日下午,在国家图书馆举办的“一生一事人民科学家顾方舟口述历史分享交流活动”现场,顾方舟院士的女儿顾晓曼几次哽咽。

  甬籍著名病毒学家、“人民科学家”国家荣誉获得者顾方舟,一个少小离家成长为“人民科学家”的宁波人,一位“一生一事”让小儿麻痹症成为历史的“糖丸爷爷”,在五年前与世长辞。

  今年11月21日,在逝世五周年之际,顾老落叶归根,落葬甬籍院士陵,也让“科学家精神”在家乡永驻。

  2018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一生一事:顾方舟口述史》,成了许多人了解顾老生平故事的窗口。四年前,记者曾北上,专访口述史作者。借这次交流活动开展之际,记者再次出发,看到了口述史中另一个“糖丸爷爷”。

  一段段口述历史片段,一张张珍贵的史实照片,再辅以口述史工作参与者范瑞婷的讲述,顾老和同事投身“糖丸”研制的故事展现在观众眼前。

  “一生一事人民科学家顾方舟口述历史分享交流活动”基于国家图书馆中国记忆项目中心用两年时间建设完成的顾方舟口述史专题资源展开。

  范瑞婷,作为国家图书馆中国记忆项目中心的一员,负责顾老口述史的整理工作。

  从2013年开始,她和同事一起对顾老进行了13次口述史访问,累计时长15小时,整理出约15万字的口述史文稿。

  “顾老非常低调,他并不想宣传自己,是我们一再解释,这不只是记录他个人,更是记录历史,他才同意。”范瑞婷回忆,当时顾老已年近九十,为完成口述史付出了不少精力。

  顾老的女儿顾晓曼也在现场分享:“我的父亲出生在宁波,他不仅有一颗宁波胃,也有着宁波人的务实和低调。”

  团队还访问了顾方舟先生的夫人李以莞女士,并远赴昆明,寻找那些与顾老并肩作战的老同事。

  “顾老的妻子和同事身上都有着和顾老一样的科学家精神,我们后来才知道,那些标了时间的珍贵照片都是他们开会讨论出来的。”范瑞婷介绍。

  “他体育好,会带着我们玩儿。”纪录片中,同事对于顾老的回忆,一改大家刻板印象中科学家的严肃,让顾老的形象变得更加立体生动。

  最终,这份沉甸甸的口述史在2018年得以问世,书籍的封面由顾老亲自敲定纯白的底色也展示着他“一生一事”的纯粹。

  从事公共卫生事业,是当时的“冷门”专业。一头扎进疫苗研制工作,在距离昆明几十公里的山沟沟从零开始,纪录片里,顾老用平淡的语调介绍着并不简单的工作经历。

  “顾老,就是奉献精神特别典型的代表。”范瑞婷为观众介绍顾老“携子以身试药”的故事,“顾老说拿别人孩子做实验,这不大仗义,其次,顾老和团队在此之前已经做了无数的实验,他们对自己有信心。”范瑞婷说。

  “我是1960年出生的,和顾方舟院士儿子的生日就差一个月,我出生时就有了这个糖丸。当年也看到过身边得过小儿麻痹症的人跛着腿的样子。今天看到这一个纪录片,看到顾老那么平淡地叙述这么不容易的经历,才真正了解什么叫科学家精神。”北京市民陈女士十分感动。

  在北京求学的“00后”宁波人孙同学表明了自己是特意为了解老乡“糖丸爷爷”前来:“对自身吃糖丸的经历很模糊,但我之前看过顾爷爷的相关报道,是他们这些科学家给了我们安心的生活。这次活动给了我走近他的机会,他的精神也鼓舞着我们这代年轻人。”

  刚从甬返京不久的顾晓曼全程参与了此次活动,“那些影像资料看着非常亲切,不单单是怀念,还让我感到一种力量,让我感觉到父亲是以这样的一种方式让我们继续把自己的学习和工作做好。”

  “我们想要通过口述史料、影音史料等记忆资源的保存与传播建设和服务,汇聚、保存中华民族共同记忆,弘扬民族精神,凝聚振兴发展力量。”国家图书馆中国记忆项目中心副主任田苗表示,未来,国家图书馆中国记忆项目中心还将继续策划开展受访人的记忆资源分享交流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