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流感监测网络发出警示,北半球今冬流感季可能较往年提前,主要流行毒株由去年的H1N1转变为H3N2,人群普遍缺乏免疫力,临床医生需提前做好应对准备。 中国疾控中心最新监测多个方面数据显示,我国南方省份流感活动水平已呈明显上升趋势,北方省份目前仍处于低水平。与往年相比,今年流感流行季可能提前到来,感染规模预计将超过去年同期。 值得关注的是,今年流行的优势毒株已转变为甲型H3N2,这与去年以甲型H1N1为主的流行态势形成明显区别。H3N2流感病毒以其快速变异特性著称,人群对新型毒株免疫力普遍较低,预示着今年流感防控工作将面临严峻挑战。 今年北半球流感活动呈现出明显的提前启动趋势。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感染综合科主任医师李侗曾指出:“日本从10月份就开始步入流感季,比往年提早了一个多月。英国、德国、意大利等欧洲国家同期也发现流感病例明显地增加。” 这种多国同步提前活跃的态势,强烈提示北半球可能面临一个提前到来且可能更为严重的流感季节。回顾我国既往流感监测数据,除个别年份外,每年北半球国家的流感季通常从11月下旬或12月份开始,而今年冬季我国的流感季非常有可能会打破这一常规模式。 中国疾控中心发布的流感监测周报显示,目前我国南方省份流感活动持续上升,而北方省份流感活动仍维持在较低水平。尽管这种南北差异符合我国流感活动的一般规律,但南方省份的提前活跃仍值得高度警惕,北方地区医疗系统也应提前做好应对准备。 今年流感防控面临的核心挑战在于流行毒株的转换。病毒学监测表明,今年分离出的毒株主要为甲型H3N2,这与去年主要流行的甲型H1N1毒株有明显差异。由于毒株变异幅度较大,人群对新型H3N2毒株的免疫力普遍不足,这将直接引发易感人群比例升高,加大传播风险。 H3N2流感病毒的快速变异能力一直是科学界关注的焦点。一项由长庚纪念医院、长庚大学与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合作的跨国研究揭示了问题的严重性——H3N2流感病毒出现基因片段重组现象,这种重组病毒不仅仅具备强大的复制能力,还表现出更强的毒性,明显地增加患者发生严重并发症的风险。 这项整合了人工智能、基础病毒学和临床流行病学的大型研究,已于2024年5月发表在Lancet Microbe期刊。研究结果提示,临床医生在接诊流感患者时需特别警惕H3N2毒株可能会引起的重症化倾向。 对临床医生而言,早期识别流感病例并实施恰当的分级诊疗策略至关重要。李侗曾医师详细解析了流感的典型临床表现:“从临床症状来看,甲型H1N1、甲型H3N2和乙型流感均以发热、咳嗽、咽痛为主要体现,同时伴有明显的全身酸痛、乏力和头痛等症状。” 与普通感冒相比,流感的全身中毒症状更为突出。普通感冒通常以鼻塞、流涕、打喷嚏等上呼吸道卡他症状为主,全身症状相对轻微。如果患者出现突发高烧、全身酸痛乏力、头痛等典型表现,临床医生应高度怀疑流感病毒感染。 虽然流感属于自限性疾病,但部分重症患者病情进展迅速,可能继发肺炎、脑膜炎、心肌炎等严重并发症,甚至诱发多器官功能衰竭。因此,建立科学的分级诊疗体系特别的重要——轻症患者可居家隔离治疗,而高龄、有基础疾病或出现预警指标的患者应及时收治入院。 国家卫生健康委推荐所有6月龄以上且无接种禁忌的人群每年接种流感疫苗。以下五类高危人群感染流感病毒后易发展为重型或危重型病例,应作为重点防护对象: 伴有慢性基础疾病者,包括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肾病、肝病等。 特别要关注的是5岁以下儿童群体。专家强调:“儿童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自我保护意识薄弱,特别是存在基础疾病的儿童,感染流感后重症发生率较高,治疗难度也相应增大。” 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降低重症发生率的最有效手段。为确保在流行高峰前形成有效免疫屏障,推荐接种时间为9~11月。如未及时接种,在整个流行期内仍可进行补种。 针对患者普遍关心的疫苗保护时效问题,临床医生应明确告知:流感疫苗需要每年接种。接种后2~4周可产生具有保护水平的抗体,对抗原类似毒株的保护作用通常维持6~8个月。加之流感病毒变异迅速,每年流行的毒株都有几率发生变化,因此年度接种十分必要。 目前我国使用的流感疫苗最重要的包含三种类型:流感病毒灭活(裂解)疫苗(三价/四价,注射);流感病毒灭活(亚单位)疫苗(三价/四价,注射);流感病毒减毒活疫苗(三价,鼻喷)。 关于三价与四价疫苗的选择,李侗曾医师建议:“虽然四价疫苗比三价多了一个保护型别,但实际上多出来的这一型,近四年在全世界内均未发现流行毒株。从实际防护效果来看,三价与四价疫苗差异不大,建议接种点有哪种就打哪种,避免因等待特定疫苗而延误最佳接种时机。” 除疫苗接种外,综合性的保护措施同样是阻断流感传播的关键环节。广东省疾控中心传染病防控首席专家康敏提醒:“流感主要是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也可通过接触被污染的手、日常用具等间接传播。” 为有效遏制疫情扩散,建议采取以下综合措施:高风险人群应养成勤洗手、多通风的良好卫生习惯,前往人员密集场所时规范佩戴口罩。任何人出现发热、咳嗽等呼吸道感染症状,即使症状轻微,也需佩戴口罩并尽早就医,同时避免上班或上学,防止病毒进一步传播。 对于临床医生而言,接诊出现高热、全身酸痛等流感样症状的患者时,应立即建议其佩戴口罩,并及时引导至正规医疗机构就诊,避免患者自行诊断用药延误病情。 值得注意的是,接种疫苗后需约两周时间才能产生足够保护性抗体,因此接种工作宜早不宜迟。以上海市彭浦镇第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例,该中心在流感疫苗接种启动之际,特别增开周五夜间门诊,有效解决了学生和家长群体“白天没空、请假难”的实际问题。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流感防控手段也在一直在升级。从全基因组测序到人工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科学家对流感病毒变异规律的理解日益深入,这为疫苗研发和公共卫生策略制定提供了更精准的科学依据。面对不断变异的流感病毒,临床医生作为防控第一线的守护者,既要掌握传统诊疗技能,也需及时来更新防控知识,为应对可能的疫情高峰做好充分准备。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36岁体育老师游泳馆浅水区跳水颈椎断裂死亡!7岁女儿拉不动爸爸,家属称出事16分钟没有救生员;多方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