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财经4月23日讯(记者 段思琦)接种疫苗是预防、控制疾病和保护公众健康最经济、最有效的手段。4月25日,将迎来我国第39个“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今年宣传主题是“打疫苗 防疾病 保健康”。 长期以来,我国坚持预防接种的战略性和公益性,1950年,我国在全国普种牛痘苗预防天花,随后陆续开展卡介苗、百白破、乙脑等疫苗接种。1978年,开始实施计划免疫,最初是“四苗防六病”;2000年,实施免疫规划,扩展到“五苗防七病”;2007年,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种类增加到14种,可预防15种传染病。 多年来,我国坚持实行免疫规划制度,我国适龄儿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持续维持在90%以上,疫苗针对传染病防控取得很明显的成效。我国成功根除了天花,比全球提前近20年实现了无天花病例;已连续30年没有本土的脊髓灰质炎病例;近20年,我国无本土报告的白喉病例;通过实施新生儿乙肝疫苗普种策略,5岁以下儿童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率降幅超90%;近年来,我国实现了消除新生儿破伤风的目标;全国麻疹报告发病率持续维持在百万分之一以下;甲肝、乙脑、等疾病报告发病率也维持在历史较低水平。 国家疾控局卫生免疫司副司长李筱翠在22日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当前,传染病仍然是全球面临的公共卫生风险,要求我们慢慢地增加疫苗接种的普及和推广,发挥疫苗在重大疾病防控中的及其重要的作用,阻断疫苗针对传染病的传播流行,维护公众健康和公共卫生安全。 据介绍,目前我国将疫苗分为免疫规划疫苗和非免疫规划疫苗两类。免疫规划疫苗是由政府按照一定程序确定、向居民免费提供的疫苗,包括国家免疫规划确定的疫苗,例如预防15种传染病的14种疫苗,目前主要是针对儿童;还包括各省结合当地疫情防控需要,在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的基础上增加的,也是免费提供的,比如有的省份把水痘疫苗纳入了省级免疫规划。此外,在发生传染病疫情时,根据疫情防控需要,由政府部门组织并且开展的应急接种或者是群体性预防接种,也属于免疫规划疫苗。 非免疫规划疫苗,是居民自愿接种的疫苗,目前有针对儿童、青少年、成年人的。接种费用包括自费等多种方式,有的地方积极探索纳入医保、民生试点项目等,推动重点人群接种非免疫规划疫苗。 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疾控中心免疫规划科负责人王鹏介绍,2024年,山东省在全省开展成人预防接种健康教育处方试点。青岛市率先推开试点工作,以流感、肺炎、带状疱疹、乙肝、HPV等5类疫苗为重点。目前已覆盖全市10个区(市)15家二级以上综合医疗机构、15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 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党委副书记,市疾控局党组书记、局长李畔表示,从2022年起,重庆市政府为全市初二女生免费接种HPV疫苗。由重庆市政府提供补贴,写进重庆市公共卫生三年行动计划,惠及到每一位适龄女生。对项目人群特征,通过提供周末延时服务、设立接种专场、分片区对接学校等模式,满足适龄女生接种需求,确保愿种尽种、愿接尽接。近三年,该民生项目累计为30.1万名初二女生接种HPV疫苗,项目人群接种率达到80%。 《“十四五”国民健康规划》提出“根据自身的需求适时调整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种类”。国家免疫规划策略调整涉及多个角度,需要考虑疾病防控需求、疾病负担、疫苗特性和产能、经济学效益、筹资水平以及与现行免疫程序衔接等因素,并结合国际组织建议和其他几个国家做法等。对于未来有没有新纳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的考虑,李筱翠表示,目前我们正在加紧开展相关调研、论证和研究工作。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将重点推动四方面工作。” 一是推动动态调整国家免疫规划策略,提质扩容,逐步对现行的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程序来优化调整,为公众提供更全面的健康保障。 二是推动各地落实好免疫规划各项工作,保持高水平的疫苗接种率。加强疾病的监测预警,落实好各项防控措施,防止疫苗针对传染病疫情的传播和扩散。 三是推动建设高质量的预防接种服务体系,通过实施疾控领域的强基工程、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等措施,提升基层专业队伍的服务能力。加快电子预防接种证的应用推广和预防接种信息的跨省共享,实现数字赋能,更高效地服务于预防接种工作。 四是推动多联多价疫苗、新型疫苗的研发,根据防病的需要和疫苗的需求,引导和指导疫苗的研发应用和成果转化,为调整国家免疫规划策略提供支撑。 1.凡本网站注明“来源:中国网财经”的全部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 2.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及作者”。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有关规定法律责任。 中国网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领导,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管理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本网通过10个语种11个文版,24小时对外发布信息,是中国进行国际传播、信息交流的重要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