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来由上海科技馆、中科院上海分院、上海院士中心等一起主办的“上海科普大讲坛”第二讲上,中科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所长杜文圣和上海市疾病防备控制中心终身教授康来仪别离应邀就《新发病毒性盛行症:从动物到人类,从艾滋病到流感》和《艾滋病在我国的盛行现状及防控战略》作了主题陈述。他们在陈述中介绍了艾滋病防控与疫苗研发的最新思路,并反复强调“不要轻视”,“有必要要加强全球协作”。 两位专家一再强调国际协作的重要性。“到现在为止,天花是仅有一个被人类消除的盛行症。牛痘的故事告知咱们,打败盛行症需求世界各国的一起努力。”他们都以为,现有的艾滋病疫苗研发思路需求调整。各种免疫机制都值得测验。康来仪泄漏,我国科研人员测验将HIV病毒的基因片断整合入牛痘苗中,希望能借此找到有用的艾滋病疫苗。曾成功消除了天花的牛痘苗,在这里可充任HIV病毒的载体,在人体内表达蛋白,影响人体发生广泛的免疫反响。 现在,艾滋病病毒在全球的重组变异亚型多达40多种,其间大多数在我国有散布,“这给艾滋病的临床确诊和疫苗研发带来了适当困难。”康来仪以为。 变异向来是病毒的生计规律,阴险的艾滋病病毒也不破例。全国艾滋病病毒散布情况查询显现,在1996~1998年期间,某种单一亚型占艾滋病病毒品种的一半以上,重组变异亚型较少;到了2001~2003年期间,该单一亚型份额降至29.1%,而重组变异亚型则高达50.2%。 重组变异的加快与艾滋病感染传达途径的改变严密相关。康来仪指出,现在,我国新发艾滋病病例以性传达为主,感染份额逐年上升。据全国艾滋病病况哨点监测显现,1985~2005年的20年间,性传达感染者在艾滋病病例总数中不到10%;上一年,这一数字上升到45.8%。这其间,男性同性恋者正在成为不行忽视的高危感染人群。 艾滋病防控遇到的另一大难题是:病毒耐药性渐渐的升高。全国艾滋病病毒耐药率监测标明,2004~2005年,前期和后期一线医治计划的耐药率别离为20.9%和1.6%;2006~2007年,两大医治计划的耐药率别离上升至25.7%和9.2%。令人意外的是,不同药物之间居然呈现了“穿插耐药”现象。最显着的比如是:一种名为TDF的艾滋病医治药物尚未在我国运用,就已在实验室中表现出10.2%的高耐药性。 “上海科普大讲坛”是集科学性、前瞻性、亲和性、多元化、开放性为一体的科普类讲坛,旨在全力打造一个以进步公民科学素养为意图,以社会继续健康发展中的科学与技术问题为主线,以公民了解科学为导向的科技传达新平台。